成考故事:由村姑到首席设计师
今年3月,第15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。这个服装界最负盛名的专业展会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师参展。在展会的一个展厅,一件白色婚礼服引起众多参观者关注:洁白的服装上,镶嵌着工艺难度极高的花袢,既典雅又现代。这件婚礼服的设计者叫冯莉,现任一家服装公司首席设计师兼技术总监。通过成教学习,她实现了从农村姑娘到设计师的梦想。
学校为她办个展
1988年,从小喜欢剪纸艺术的17岁陕西姑娘冯莉,从农村老家到北京舅舅家学习刺绣和服装裁剪。1991年,为了提高技艺,冯莉又到北京育美服装学校学习。
在老师朱震亚眼里,冯莉勤快、好学、肯吃苦。学习中,始终保持班里前几名的冯莉,对服装设计的悟性和灵性让他刮目相看。进入实践学习后,朱震亚布置了一件西装制作作业,自己做一半,要求冯莉和同学做另一半。作业交上来后,朱震亚发现只有冯莉做的和自己丝毫不差。看到学生在服装设计上的灵性,朱震亚后来便建议留校任教的冯莉报考北京服装学院成教院。
1996年,冯莉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成教院服装设计系。进入更系统、更专业的学习后,冯莉如鱼得水。画服装设计图纸时,入了迷的冯莉沉浸在服装艺术的纯美中,经常忘了疲劳和时间。当时,有一门蜡染专业课,制作时,把蜡在盆里点燃,用毛笔蘸融化的蜡,在白坯布上勾出线条,而后再染色,整个过程耗时8小时。而每次制作蜡染时,总是等到完工,冯莉才会停下来休息,这时,她才感到疲倦。用废寝忘食的专注和刻苦,冯莉换来了毕业时10多门专业课全部90分以上的好成绩。
1998年夏天,北京各大艺术院校成教院举行文艺汇报演出。当时正忙着赶制毕业设计汇报演出服的冯莉,有8件作品被选中参演。演出中,冯莉的作品让观众大加赞赏,引起参加会议的学院领导注意。1999年,学院经过批准,专门请来10名模特,为冯莉举办了个人毕业作品展示会。
旗袍做成艺术品
采访冯莉时,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取出一件旗袍。这件红色真丝织锦缎旗袍,袖口、领口、开衩镶嵌着金色丝线,全部经手工两次缝制而成。尤其引人注意的是,领口下方的纽扣处,丝线制成的花袢立体感强,仿佛一件金属饰品,给服装增加了美感和艺术层次。
“我把每件旗袍都当工艺品去做”。正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,冯莉在旗袍的设计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。“既继承了中国服装的古典,又糅合了西方服装的现代”,同事这样评价冯莉。
2002年,冯莉被聘请到有“中国旗袍大师”之称的杨成贵的公司任高级设计师。在公司里,冯莉负责设计、制作、制板、工艺指导等工作,每个环节她都一丝不苟。在她亲手制作的一件旗袍上,只有四分之一指甲大的暗扣四角缝线处,每边都是数目相同的六道线,线条完全并排,没有一处重合,看上去完全是一件工艺品。
在旗袍中,简单的扣子也许会被人忽略,但在冯莉眼中,扣子也是衣服的重要组成,丝毫不能马虎。利用业余时间的苦心钻研,冯莉设计出一些样式更加新颖的花袢造型。她一改花袢单纯点缀的功能,大胆运用立体视觉效果,用大面积花袢装饰代替传统刺绣,把婚礼服与旗袍工艺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和谐的组合。
在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时,冯莉设计的作品中有件白色婚礼服。这件服装的立领、扣子都是传统的中国样式,胸前一片别致的立体花袢点缀其间,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风情。但服装镂空的背部,仿西方晚礼服式样的下摆,则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气息。衣服一摆进展厅,就引来大批参观者围观,“真漂亮”、“太美了”的词语赞不绝口。
这套衣服最合身
“除非不做,要做就做最好”,这是冯莉的设计理念。
来现在这家公司之前,冯莉曾在建国门附近的一家公司任服装设计师和高级打板师。这家公司地处使馆区,很多顾客是附近驻华使馆中的工作人员。由于顾客体形的千差万别,衣服不合身返修在服装公司经常遇见,但冯莉设计制作出的衣服返修率却几乎为零。
冯莉曾接待过一批西方游客,高矮胖瘦全有,体形很难把握。但经过认真测量之后,冯莉接下了他们订做西装的货单。等到取货时,这群游客穿上西装,纷纷用大拇指表达了赞赏。特别是一位身材最胖的游客,感觉自己发福的腹部也变小了,他兴奋地说:“这是我穿过的最合身的衣服。”
在冯莉眼里,服装不光能遮身蔽体,还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媒介。要让顾客穿得合体,就要根据其肤色、职业、气质等综合方面来设计。从事服装设计工作以来,经冯莉设计制作的服装成品,销售时从未出现过积压。在她的顾客名单中,不乏一些知名单位:2002年为中南海瀛台设计了刺绣牡丹花的迎宾旗袍;2006年,为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设计制作服装;为国家质检总局设计制作演出服……用勤奋和天分,冯莉放飞了从农村姑娘到首席服装设计师的梦想。